聚珍轩 欢迎您的到来!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反馈留言
您现在的位置:首 页 > 艺术点评 > 谢稚柳与敦煌壁画

艺术点评

谢稚柳与敦煌壁画

作 者:高进勇     发布于:2017-05-27 15:33:02      点击量:2    

       最近,敦煌壁画精品在常州博物馆展出,吸引了许多市民前往参观,反响强烈,是一次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瑰宝的享受。

      提起敦煌壁画,使我想到常州籍书画大师、著名鉴定家谢稚柳(1910—1997)先生与它的情缘。
      那是1976年秋,笔者因同乡之谊,拜访了谢稚柳先生,他渊博的知识、高超的画艺、率直的谈吐、豪爽的性格,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。
      在谈及去敦煌考察,谢稚柳是受了张大千的邀约。因其长兄谢玉岑以诗词望重一时,张大千的名气还不大,谢玉岑对张大千画作独具慧眼,预见日后必叱咤画坛,因此,青睐有加。张大千作画,谢玉岑赋诗题画,张大千向谢玉岑学习写诗,两人亲密无间。谢玉岑英年早逝,与张大千生死不渝的交情,由他的胞弟谢稚柳延续下来。
      那时,谢稚柳在重庆检察院当闲差混口饭吃,正在心中闲得慌时,张大千从敦煌给他来信,建议他到敦煌这块艺术圣地去看看。谢稚柳暗忖:张大千在信中描述敦煌的艺术光辉一定不假,就凭他两次到敦煌,以他的艺术修养和真知灼见,判断敦煌的艺术价值肯定不会错的。同时,他还带着妻子、儿子、厨师十多个人,有几百斤重的行李运到敦煌。因此,决不会错的。
      谢稚柳不露声色,连家里人都不讲,背起行李就远行。到了兰州,已是傍晚,又下着雨,找了个客栈住下,被子又脏又湿,虱子在爬动,使其一夜未眠。次日清晨,他乘了玉门油矿的拉油卡车,开始踏上赴敦煌的征程。
      汽车首站停靠是永登,到时已是黄昏。谢稚柳已一天没有进食,又饿又渴又冷,住进客栈后,就去找饭馆,街上只有一家回民小饭店在营业,询问之下,不供应猪肉,对担担面又没有胃口,只得回到客栈啃从兰州带来的干粮。
      第二天早晨,运油卡车从永登出发,驶入戈壁滩。映入谢稚柳眼帘的是无边无际的黄沙细石,被狂风卷上半天空,又落到地面;还有奇妙的海市蜃楼。由于运油卡车是烧木炭的老爷汽车,经常抛锚,在路上走了近一个月,才到了酒泉。休息了一天,然后换了汽车,继续向敦煌进发。经过安西,仍然是一片戈壁,到了敦煌,才看到绿洲。从敦煌到千佛洞还有四十华里,要换牛车前往。一路依然是沙漠戈壁,暴风卷着黄沙飞舞,见不到一丛绿草,令人悲凉。
      突然,谢稚柳看到前方一片绿洲,高高的白杨树成排呈现在荒凉的沙漠中,他猜想那是莫高窟、千佛洞了。于是,他下了牛车,直奔千佛洞,在门口与每天盼望他到来的张大千相会了,他们兴奋不已。
     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,谢稚柳觉得自己正徜徉在艺术的汪洋大海之中。原来,他应张大千的邀请,只是想来看看千佛洞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所在;看看张大千在这里到底是怎样过日子的。然后,很快回到重庆去画自己的画。但是,现在他改变了主张,要揭开千佛洞的神秘!
      谢稚柳思考:从何处着手呢?张大千的方法是临摹,自己要另辟途径,对莫高窟作研究。首先,他对千佛洞做最基础的工作,为每一个佛窟进行记录与考证,作详细的测量。没有工具,他就找一根木条,做一把土尺;找一个本地人做帮手,进行耐心细致的测量。这项工作很艰巨又危险,因为千佛洞地处悬崖峭壁,从地面到洞顶高约十多丈,计有四百余窟,最高的佛洞筑有四层。谢稚柳对此枯燥乏味的工作,任劳任怨,以坚毅的精神克服了厌倦情绪。
      谢稚柳做测量和研究遇到不少困难。佛窟内的壁画错综复杂,画幅繁密,要正确全部记录它们的部位,不易做到;由于年代久远,剥落残缺,隐约不清,抄录更难。对此,谢稚柳不愿杜撰,看不出的文字,都用方框表示,体现了他的严谨的治学态度。同时,对于全心全意研究敦煌壁画的谢稚柳来说,壁画上的一个年月,一个名字,都是万分宝贵的,他凭这些年月或题名,就能断定这个壁画的年代,对研究壁画的分期及画风的继承与演变,都是非常可靠的根据。
      1943年春天,谢稚柳到敦煌石窟已经有一年时间,他和张大千准备告别千佛洞。出发前的一天晚上,兴致勃勃的张大千为谢稚柳画了一幅荷花。而谢稚柳写了一首诗:
      来时香柳绿当风,去日梨花雪满丛。
      静对莫高山下窟,虚怜画笔泣神工。
      历经一年,谢稚柳对莫高窟、西千佛洞、榆林窟、水峡口四处作了全面考察,记录了几大捆笔记本,和张大千一起离别了榆林窟,经破城子返回兰州。到了兰州,张大千回到成都,而谢稚柳回到重庆家中。
      谢稚柳专心致志钻研于笔记本之中,研究敦煌绘画的艺术风格和流派,对敦煌壁画的学术研究作了深刻探讨和历史考证的价值评论。为此,谢稚柳出版了两部权威性著作《敦煌石室记》和《敦煌艺术图录》。
      谢稚柳能画、能书、能诗,所以,他的绘画是三者结合,造诣颇深。他研究巨然、范宽、李成、郭熙、王诜、燕文贵,熟悉五代到北宋的山水画的蓬勃发展及其形成的各种流派。他对各流派诸宗都东鳞西爪地吸收了一些,当他深入进去后,完全打破了门户和地域的偏见,兼收诸家之长,把南北画派融为一体,形成自己的风格。在厚重中透露出清晰明确,而在明冶净练中,又蕴藏着古朴。他的人物画,很明显受到敦煌壁画的影响,用色明丽,但肃穆沉静,完全是唐人的恢弘气度。那衣褶线纹,深厚流畅,富有一种含蓄美。他的绘画不作任何寓意,完全是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。他的山水、花鸟,也都是如此,不作随波逐流的寄寓,只求表现一种美的情操。无论是荷花、竹子、葡萄,还是灿烂夺目的花朵,在谢稚柳笔下,都带有浓郁酣畅的浪漫主义诗境。
      当谢稚柳年近花甲之时,他的画风由工笔细写转向豪放;色彩有明净单纯转为墨彩交融,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美。笔者曾听他说过,他无论到哪里游览,从不写生,总是默记在心中。他对山水、花鸟的形态神情,都能捕捉在心,流于笔端,在作品中生动地表现出来。这是谢稚柳不同一般艺术家的非凡功力。 

电话:0519-86561718  传真:0519-86909022  联系电话:15806129999  邮箱:xincheng@xincheng.com   地址:常州市武进何留淹城别墅5号
Copyright 聚珍轩 .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4025492号 常州网络公司鼎豪网络网站建设 网站管理